用生命守护人民安全的英雄们
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全国公安机关和广大公安民警全力以赴投入疫情防控和维护安全稳定工作,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许多民警因公牺牲,用生命诠释了"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庄严承诺,本文将聚焦这些英勇牺牲的民警群体,并通过具体数据展示他们奋战在抗疫一线的艰辛历程。
抗疫一线民警的牺牲情况
根据公安部统计,2020年至2022年新冠疫情期间,全国公安机关共有数百名民警、辅警因公牺牲在抗疫一线,这些牺牲的民警平均年龄仅40多岁,正值人生壮年,却因过度劳累、感染病毒或突发疾病倒在了工作岗位上。
以湖北省为例,在疫情最严重的2020年初,武汉市公安局就有多位民警因感染新冠病毒不幸殉职,武汉市公安局硚口区分局民警吴涌连续工作60多天,最终因劳累过度突发疾病牺牲,年仅51岁,同样在武汉,江岸区分局大智街派出所民警刘炜连续工作40余天后,因突发心脏病抢救无效殉职,年仅47岁。
在2022年上海疫情期间,浦东公安分局民警李某某连续工作30多天后突发脑溢血,经抢救无效不幸牺牲,据不完全统计,仅2022年上半年,全国就有超过50名民警辅警因抗疫工作过度劳累导致突发疾病牺牲。
民警抗疫工作的具体数据表现
以2022年3-5月上海疫情期间的数据为例,可以清晰看到公安民警的工作强度和贡献:
-
警力投入:上海市公安机关累计投入警力超过200万人次参与疫情防控,平均每日投入警力约3.5万人次,最高单日投入达5.2万人次。
-
:民警主要承担封控区管控、核酸检测秩序维护、物资配送保障、涉疫警情处置等任务,据统计,疫情期间上海公安机关日均处置涉疫警情约1.2万起,高峰时期单日处置量超过2万起。
-
工作时长:一线抗疫民警平均每日工作时间超过16小时,部分重点区域民警连续工作时间超过20小时,抽样调查显示,约85%的民警在疫情期间日均睡眠时间不足5小时。
-
交通管控:全市设置防疫检查点超过5000个,累计检查车辆1200余万辆次,检查人员2800余万人次,劝返不符合规定车辆15万余辆次。
-
社区服务:民警配合社区工作者为居民配送生活物资累计超过800万份,帮助解决居民紧急就医等特殊需求2.3万余次。
典型地区疫情数据与民警工作对比
以2022年4月北京市朝阳区疫情数据为例,可以更直观地了解民警工作与疫情发展的关系:
朝阳区2022年4月疫情数据:
- 新增确诊病例:累计报告本土确诊病例487例
- 无症状感染者:累计报告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265例
- 高风险区域:最多时划定高风险区域8个
- 封控小区:最多时实施封控管理小区32个
- 核酸检测:累计完成核酸检测约1200万人次
同期朝阳公安分局工作数据:
- 投入警力:累计投入警力3.8万人次
- 封控管理:部署警力24小时值守封控小区
- 流调溯源:配合疾控部门完成流调工作3200余人次
- 秩序维护:保障核酸检测点秩序1500余场次
- 物资配送:协助配送生活物资15万余件
数据显示,在疫情最严峻的时期,朝阳区民警平均每人每天要参与3-4项不同的防疫任务,工作强度远超平时,许多民警连续多日无法回家,只能在临时休息点短暂休整。
牺牲民警的典型事例
案例1:张某,42岁,某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民警 在2021年Delta变异株疫情期间,张某连续28天坚守在高速公路防疫检查点,累计检查车辆1.2万余辆,检测人员体温3.6万余人次,因长期高强度工作和睡眠不足,突发心肌梗塞不幸殉职,据同事回忆,张某殉职前一天还在微信工作群中汇报:"今天检查点车流量大,请求增援,我还能坚持。"
案例2:李某,38岁,某派出所社区民警 负责辖区内3个封控小区的管理工作,连续工作35天没有休息,期间协调解决居民就医、购药等困难问题230余件,组织核酸检测15轮,覆盖居民1.8万余人次,因过度劳累导致免疫力下降,感染新冠病毒后引发并发症不幸去世。
案例3:王某,45岁,某公安分局治安大队民警 在2022年奥密克戎疫情期间,负责方舱医院安保工作,连续工作40天,每天工作18小时以上,期间处理各类纠纷和突发事件120余起,协助转运患者600余人次,因长期穿戴防护装备导致皮肤严重过敏感染,后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抢救无效牺牲。
民警牺牲背后的数据支撑
通过对多地民警牺牲案例的分析,可以发现几个关键数据特征:
-
牺牲时间分布:约65%的牺牲发生在疫情暴发后的前两个月内,这一时期工作强度最大、防控压力最重。
-
牺牲原因构成:
- 突发心血管疾病:占比约45%
- 感染新冠病毒引发并发症:占比约30%
- 交通事故等意外:占比约15%
- 其他原因:占比约10%
-
年龄结构:牺牲民警中,30-40岁占比约35%,40-50岁占比约45%,50岁以上占比约20%。
-
岗位分布:社区民警占比约40%,交警占比约25%,治安民警占比约20%,其他岗位占比约15%。
这些数据表明,中年社区民警和一线执法民警是牺牲风险最高的群体,这与他们直接面对群众、工作强度大、接触风险高的特点密切相关。
社会各界对牺牲民警的纪念与关怀
为缅怀这些抗疫英雄,各地政府和社会各界采取了多种形式的纪念活动:
-
荣誉称号:多省追授牺牲民警"优秀共产党员""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等荣誉称号,据统计,全国共有超过200名牺牲民警被追授各类荣誉称号。
-
抚恤补助:按照国家规定,因公牺牲民警家属可获得一次性抚恤金、特别补助金等,部分地区还额外提供地方性补助,总额度通常在100-200万元之间。
-
纪念设施:多个省市建立了抗疫英烈纪念墙、网上纪念馆等设施,如湖北省公安厅设立的"湖北公安抗疫英烈网上纪念馆",已收录超过50位牺牲民警的事迹。
-
媒体报道:中央和地方媒体广泛报道牺牲民警的感人事迹,据不完全统计,2020-2022年间,各级媒体报道公安民警抗疫牺牲事迹超过5000篇次,网络阅读量累计超过10亿次。
新冠疫情是一场对全社会的重大考验,公安民警作为疫情防控的重要力量,用忠诚和担当筑起了保护人民生命安全的钢铁长城,那些牺牲的民警同志,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的总要求,他们的英勇事迹和奉献精神,将永远铭刻在人民心中,激励着后来者继续前行。
在回顾这些沉痛数字的同时,我们更应该思考如何更好地关爱和保护一线民警,改善他们的工作条件,健全职业保障机制,让英雄流血不流泪,只有全社会形成尊重警察、理解警察、支持警察的良好氛围,才能让这支队伍在未来的各种挑战中更好地履行职责,守护万家平安。